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
网站地图     设为首页     加入收藏
当前位置:主页  >> 行测资料  >> 言语   
言语
广东公务员片段阅读每日练习及精解(35)
http://www.gdgwyw.com       2013-08-05      来源:广东公务员考试网
【字体: 】 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

  1、文人能够感天动地,几千年来已成为不争的事实。因为他们始终把最深度、最关切的目光投给了众天下的苦难苍生。这些百折不挠的血性汉子,从不拿信念、原则和个性做交易,他们是照出政客、小人和市侩嘴脸的明镜。但文人也有失意的时候,他们的失意往往是有前提的。杰出的失意文人,能够导致生存意境的敞开、生命个体的强化和生态美感的横呈。那些文人,如果他们稍稍向君王、向权贵作一丁点的让步,他们就能得到高官厚禄,或者平步青云、飞黄腾达。可他们太倔,所以遭到流放、受到刑罚、连累家族,甚至身首异处、血溅七尺,但仍不改其志,也有了当今“文人失意不失志”的美谈。


 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(  )。


  A.文人能流传千古的原因


  B.文人经常失意的原因


  C.文人在历史中的作用


  D.文人倔强性格值得赞赏


  2、韧性,大意志也。事业凭韧性而渐进,人才藉韧性而玉成。“积土成山”为韧;“水滴石穿”为韧;“春蚕吐丝”为韧;“皓首穷经”为韧;“面壁十年”为韧;“卧薪尝胆”为韧;“纠缠如毒蛇,执着如怨鬼”为韧;“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”为韧……至柔至刚为大韧。无形无色之水,无边无际之气,无影无踪之风,无名无欲之草,无声无息之根,皆藏锋守拙,以柔弱胜刚强。“韦”,熟牛皮也;“刃”,刀锋也。故“韧”乃刚柔相济也。人之处事,柔而不刚,难以有始;刚而不柔,难以有终。刚柔相济,方能有始有终,善始善终。


 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(  )。


  A.什么是韧性


  B.韧性是以柔弱胜刚强


  C. “韧”字由来的考证


  D.人们应学会刚柔相济


  3、随着北京旧城改造不断进入媒体视野,梁思成等一批建筑学家已被大众熟知。但少有人知晓的是,从1915年起,北京已在时任内务部总长朱启钤的主持之下,有计划地进行市政工程建设。同样少有人知晓的是,1925年,25岁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生梁思成,收到父亲梁启超从国内寄来北宋匠人李诚撰写的《营造法式》一书,兴趣大增,由此走上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之路。1930年,梁思成加人中国营造学社,在那里撰写了《中国建筑史》,成为建筑学一代宗师。而《营造法式》一书的发现者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始人,正是朱启钤。假若没有朱启钤,中国的古建筑研究,将会是怎样的图景?


 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(  )。


  A.朱启钤1915年就开始主持北京市政工程建设工作,他才是北京旧城改造的主持者


  B.朱启钤对我国古建筑研究工作的贡献不为人所知


  C.梁思成是受到朱启钤的影响才成为建筑学一代宗师


  D.朱启钤是中国古建筑研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人


  4、楷树,果实椭圆形,红色,木材细致。相传这种树最早生长在孔子墓旁,树干挺拔,枝繁叶茂,似为众树的榜样。模树,春天青翠碧绿,夏季赤红如血,秋日变白,冬日变黑,因其色泽纯正,“不染尘俗”也为诸树之榜样,相传此树最早生长在周公的墓旁。这两种树分别称之为“楷”和“模”,以树喻人,故把人的模范行为称之为“楷模”。


 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(  )。


  A. “楷”和“模”是两种树木的名称


  B. “楷模”二字都带“木”字


  C. “楷模”原指两种树


  D.楷树、模树皆有灵气


  5、如果一个社会只允许有“成功/失败”的二元对立语境存在,这个社会是有问题的。事实上,本来就不应该用这种武断的二元对立模式来进行价值判断,有人愿意成功向上、出人头地,这无可厚非,但也要允许一些人发发呆、做做梦,过点没有多少追求的小日子。每个人的性格、成长经历都各自不同,不是非得每个人都得走不是成功就是失败这两条路,在这两条路之间,还有N条路通向各人所理解的成功。


 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观点(  )。


  A.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标准,成功不能统一


  B.那些发呆、做梦的人永远都不可能获得成功


  C.持有“成功失败”二元观点的人是有问题的


  D.判断一个人成功与否要和其性格与经历结合起来


  

 

 

 

      广东公务员考试网(http://www.gdgwyw.com/)参考答案解析   题目或解析有误,我要纠错


  1.A【解析】文段首句说明几千年来文人能够感天动地是不争的事实,后面都是对这一事实的解释,故文段主要内容是说明文人能够感天动地的原因,A项是文段主要内容的同义替换,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。


  2.D【解析】本题是意图推断题。文段最后两句是文段的主旨,也是作者的意图,即说明为人处世应该刚柔并济。A项,什么是韧性只是文段前一部分的内容,不是文段的意图;B项以偏概全,以柔弱胜刚强只是韧性的一部分;C项无中生有,文段并没有对“韧”字由来进行考证。本题正确答案为D。


  3.D【解析】第一、二句话写人们通常只知道粱思成等人对北京城的贡献,间接说明朱启钤为北京城的改造作出过贡献,但是不为人所知。第三、四句话以梁思成为例,说明朱启钤对我国古建筑研究工作的奠基作用。最后一句话反问,也是为了说明朱启钤对中国的古建筑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。文段叙述梁思成的事迹,实际上是为了直接或间接引出朱启钤的贡献,说明朱启钤是中国古建筑研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人。故本题选D。A项说法片面,只是朱启钤贡献的一方面。B项说法错误,文段只说“少有人知晓”。C项论述主体有误,文段重点并不在于梁思成的成就。


  4.C【解析】“楷模”这个词语是我们经常用到的,但人们很少知道“楷模”的由来。这段文字主要阐述了“楷模”原指两种树,后被人们演化成一个专有、具有特定含义的词汇。因此C选项正确。A选项不是文段主要想表达的。B项和D项在文中并未涉及。


  5.A【解析】这段文字否定了“成功/失败”的二元对立价值判断模式,认为在成功与失败两条路之间,还有N条路通向各人所理解的成功。也就是说,每个人都有关于成功的理解,标准不应只有一个。B项与文意相反。文段是说要允许一些人发发呆、做做梦,也许在他们看来这也是成功的一种,排除。C项说有问题的是“人”,而文段中说的是“这个社会”,属偷换概念,排除。D项说“判断一个人成功与否要和其性格与经历结合起来”,文段是说判断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不只有一个,由于性格与经历不同,每个人对成功都有自己的理解,排除。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。




互动消息